: 19925795908
沉浸式声光疗愈系统
研究背景
 
  • 社会背景
  1. 老龄-全球人口正步入老龄化阶段

《世界人口展望:2019 年修订版》的数据显示,到 2050 年,全世界每 6 人中,就有 1 人年龄在 65 岁(16%)以上,而这一数字在 2019 年为 11 人(9%)。

  1. 压力

随着经济科技加速迭代,生物性方面:长期工作得不到休息,没有足够时间睡眠,精神性方面:行为和道德会有些冲突,所造成负面情绪如嫉妒、悔恨等,社会性方面:互联网造成的社交社会变革,社会关系更为复杂。

  1. 疾病-心理问题上升到疾病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达3.22 亿人,2005 年至2015 年间患者数量增加了18.4%。目前,在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为 4.2%,焦虑障碍患病率为 3.1%,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 6.9%,12 个月患病率为 3.6%。根据这个数据估算,到目前为止,中国有超过 9500 万的抑郁症患者。此外,报告中还从多个维度对患者群体进行了调查分析,中国女性抑郁症患者占 65%,67%的抑郁症患者超过 35 岁,陕甘闽地区重度抑郁患者占比最高。

  1. 政策-国家层面的逐渐重视

2013 年 5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把“预防”确立为精神卫生工作的主要方针。其中明确规定:政府、单位、家庭等都有“开展维护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活动”的义务和责任。2016 年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与《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 2030 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同期国际上已经把“人人享有精神健康”纳入 2030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产品设计理念


疗愈环境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追求的生活、工作与休憩空间,然而我们对空间环境与人体健康影响间的了解相当有限。1984 年 Roger Ulrich 于著名的学术期刊 Science 发表比较胆囊手术病患从病房看出去不同景观与恢复的速度及止痛剂的使用量之差异,开启环境对疗愈成效的实证研究。

 

这样的研究结果也开启了医疗环境中循证设计(EBD Evidence-BaseDesign)研究时代,用实验方式验证了空间环境中对患者产生有益元素的影响,可以对患者产生疗愈作用,促进了“疗愈环境”的发展。2003 年,结合神经科学、免疫学、心理学与建筑学者,打破学术界限与门户所成立的建筑神经科学会开始彼此学习与交换在专业与学术上的经验及知识,希望可以了解空间环境是如何影响改变我们的大脑与我们的行为及身心疗愈。神经科学已经发现我们周遭环境扮演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当人类有所感觉时,人们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其它的系统就会开始生理的变化,思维也就会变化。所以可以诱发正面情绪反应的空间环境与对象就是疗愈的环境。

人以五感与心灵感知来感受外在环境的信息与压力,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是人的生理机能与感知器官等全部以自然为本而进化,以自然环境创造,阳光、空气、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要素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然环境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理条件,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自然环境里的光波和声音对人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可以降低压力,转移疼痛,促进康复。我们把大自然搬进室内,结合自然,数据,科技创造最舒心的环境方案。


  • 产品介绍


  • 产品名称:沉浸式声光疗愈系统

基于模拟自然技术的视听综合康复系统,运用声、光的“视听、心理、生理”三方面效应,打造全新的拟自然疗愈环境,使人缓解情绪,放松身心,提高康复效率。主要是由太阳光模拟器、柔光屏与 IOT 服务中心三部分组成。

  • 产品应用范围:

  • 医院全科室环境改造, 心理健康中心环境构建
  • 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人群
  • 儿童青少年ADHD、学习困难人群
  • 抑郁症人群
  • 产前前后抑郁 睡眠周期紊乱者亚健康人群

  • 产品原理

我们的视网膜中有三种受体: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以及 2003 年发现的“第三类感觉细胞 ipRGC

黑激素和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当光照水平较低且在黑暗中(夜间),褪黑激素的产生会增加,而当光照

水平较高(白天)时,皮质醇的产生会增加。光线太少会使我们感到沮丧,尤其是在冬季(SAD – 季节性情感障碍)。光影响我们健康的许多方面:从我们的情绪和睡眠到我们的生产力和视觉感知。是光支配着我们的自然昼夜节律。当光照水平或我们的昼夜节律被打乱时,例如夜间工作或跨时区旅行,我们的内部生物钟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我们的身体就会受到影响,导致例如睡眠障碍或压力障碍。视觉、听觉与医学有着本质的联系,它在调动人们思维的记忆、联想、想象等各种因素时,唤起同感,引起人们共鸣。可以使原有的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情态,缓解躯体的应激状态,解除心理扭曲和紧张,创造自我治愈力的机会。

  • 产品组成


  1. 太阳光模拟器

通过光电的融合模拟多种自然状态的光照环境,实现 LED 产品与自然界多种光源光谱的高度相似。通过把视界折叠,在有限的层高中感受阳光从万里高空洒下来,同时加入不同光源&IOT 增加微热感 、促进相关维生素的代谢转换,从照度、色温、角度还原太阳照进室内的感觉。


高照度光疗灯

照明系统在医疗行业中的作用极为重要,既可改善患者体验,又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此外,研究发现,模拟阳光照明系统,还可以肩负缓解抑郁、提高戒律等疗愈功能。叁人行最新紫光LED技术及高照度光学设计为患者营造帮助治愈的医疗环境。


  1. RGB 全彩

以各种强度混合三种颜色,可以获得大约 65,000 种颜色,在燃烧 50,000 小时后仍能保持与首次开启时相同的亮度,通过显色指数、色温、光学、光通量、控件、各种连接选项有机调节以患者为焦点而设计的视觉舒适的情绪光、个性化情感光、生物光等。


  1. 指向性音响

  2. 突破了传统声音“发散式”的传播方式,基于参量阵原理,将音频信号调制到超声波信号上,通过超声波特有的非线性作用的自解调的定向声技术,“让声音,像手电筒的光一样,定向传播”,能将普通的可听声音频定向投放到指定区域,并且传播过程中声强不随直线距离明显衰减,而是随角度增加逐渐减弱,同时配合频率分量功率均匀的白躁音,白噪音天然有一种“屏蔽其他声音”的能力,可以提高注意力,稳定情绪,并能有效减缓失眠症状,有科学研究发现参数扬声器比一般扬声器声音对人的生理反应,尤其是心血管方面有显著影响。

  1. IOT 服务系统

  2. 后台通过与外部监测设备联接,开放包含设备管理、场景切换、数据分析等服务,快速构建所需 IoT 解决方案,通过不同场景画面和数据搜集积累,并可配合多种通讯协议及声控协议,通视听干预,模拟自然光变化,音频律动及调节呼吸节奏等提供可持续性数据进行深入科研分析。


  3. 产品功能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各种心理压力困扰着当代人群,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也在日益的加深和扩大。我们的疗愈环境系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互动环境改善解决方案,它将设计和拟自然技术相结合,通过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环境的运用,致力于为人们创造更贴近自然、舒适的沉浸式疗愈环境体验。

    • 多主题场景切换选择
    • 全光谱模拟太阳光
    • HRV 专业设备生理性指标检测
    • 专业量表评估
    • 可调色温,亮度
    • 个性化定制系统
    • 专业声波,并可同步手机 APP 音乐软件
    • 供科研使用
    • 应该场景范围广泛
     


    临床开展


    • 设置要求 

    机构开设以下学科:精神科或神经内科、康复科、心理科,睡眠中心等。机构须具备精神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的能力。

    须设置有关精神疾病的卫生宣教设施(如宣传室、宣传栏等)


    • 场地要求

    治疗室需安静温馨,环境颜色为白色或乳白色温度通风适宜

    房间需要有足够的面积在 20~25 平方米为佳,超过的空间需要更多光源

    •  技术性能

    可设定不同色温的光照模式及动态光线模式;满足光生物效应, 通过蓝牙即能实现与系统的双向通信;

    连续光照过程,通过可控光照强度,色温参数调节人体生物节律,改善患者情绪和睡眠空间光线强度:30-3000LX                          分级可调或连续可调

    三种治疗模式,根据需求自由选择


    • 硬件要求

    主控部件

    .处理器: Cortex;内存:64G

    .供电电压: DC/AC 7~30V,170mA ;

    .控制端口:1×总线端口,可拓展 31 路设备;

    .按键类别:轻触式;

    .通信协议:干接点/485 总线; 

     

    外观尺寸:(L)300mm×(W)335mm×(H)140mm 

    RGB 照明硬件

    .色温 1800~7000K;

    .最大光通量 2000lm;

    .显色度≥80;

    模拟日光硬件

    .色温 5400K(+-200k);

    .照度 2700lux @ 1 米;

    .显色度≥95;

    .最大功率≤150 瓦;

    .L80/B50 50000 小时


微信二维码
广州麦笛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Guangzhou Maidiya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蓝玉 4 街 9 号中国科协广州科技园

联系电话:18577865617

传真:020-36481352

名片二维码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